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战“疫”换档期,心理援助要跟上

2020-04-01

 战“疫”换档期,心理援助要跟上

自2020年春节期间突发新型肺炎疫情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罕见地在公开讲话中多次提及并强调心理干预和疏导的重要性。最近一次(3月10日)是总书记去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的,“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

随后,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桂杰采访我系“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热线多位志愿者和专家的新闻稿“战‘疫’换档期,心理援助要跟上”于3月16日发布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并于3月20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新闻版进行深度报道,多加媒体转载报道。

随着战“疫”的推进,国内的防疫形势日趋好转,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担忧开始减弱,但不同人群的心理问题开始显现,正如我们的热线开始变“热”。我系联合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热线自2月2日面向社会公众24小时免费开通,截至3月21日24时,总拨打量达5351人次。也就意味着开始由“生理防疫战”开始转向“心理防疫战”,即将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心理换档期。若要完全战胜疫情,我们仍需全力打好接下来的心理防疫战。


据心理援助热线总督导、我系的樊富珉教授说, “在疫情中,人们最关心的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可以推测,随着疫情结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康复高峰期或将到来,包括疫情中丧亲者的哀伤辅导、患者的心理康复、长期隔离导致的心理问题等。”

樊富珉教授的话是有依据的。因为有数据显示,汶川大地震6个月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达9.7%左右;即使是SARS疫情发生两年后,还有10%左右的患者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有亲人去世,则个体的创伤会持续更久。

2008年,樊富珉教授曾被委派到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培训和服务。“汶川大地震后,有很多心理咨询师满怀热情冲到灾区;这本来是好事,但由于缺乏灾难危机干预的知识和训练,有些人不仅不能帮到他人,甚至客观上还伤害了别人,我想可能就是专业性不够造成的。”

樊富珉说:“当前,拿到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的人很多,但他们缺乏危机心理干预的专业训练。严格意义上说,危机心理干预不等于心理咨询,它是心理急救。如果不了解危机干预的性质、工作要点和过程方法,就无法对经历重大灾难的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

“我们目前的心理援助热线已经作好了准备,是24小时全天候值班,有3条线路是医护人员专线。” 樊富珉教授表示:“这条热线强调服务的规范,需要咨询师有前期的专业训练,有实战的经验,有热线服务的经验。”当前在岗的300名咨询师上岗前都必须全程参加21个小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技能与伦理必修课程的培训;同时,还有14个小时的选修课程供咨询师学习。完成培训课程后,咨询师还需要通过咨询师管理组的选拔,才能正式上岗接听热线。

因为“危机心理康复是有阶段的,开始是心理急救,后边是面对哀伤的辅导,之后是处理创伤的治疗,人们的心理也会随着危机事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疫情中从开始阶段的恐慌、焦虑、混乱,变成现在的烦躁、担忧、无聊等,后面到哀伤、痛苦、无力感,真正要走出灾难的阴影,需要长期的康复过程,必须分类、分层、分阶段,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因此,心理干预工作要提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樊富珉教授强调,“到了疫情后期,我们会提醒咨询师,并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如何进行哀伤的心理干预。我们的热线咨询师专业培训一直在路上,一个多月以来从没有停止过,每天都有几场培训。”

武汉大学心理系的钟年教授是本次心理援助热线聘请的专家。他也判断,但随着战“疫”进入转档期,人们心理上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尤其是群体性心理问题,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尤为突出。

钟年教授说:“按照心理学的理论,如果没有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如焦燥不安、担忧恐慌等。现在,武汉市民面对长期封城的煎熬,可能引发的心理问题尤其值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为了避免因疫情导致的次生心理灾害,政府部门或权威人士应当站出来给予大家希望和信心。而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家的工作也要跟上。”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73687

邮箱:psych@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