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更多…
2023心理学系学术沙龙第八期

2023-05-10

心理学系“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学术沙龙欢迎各院系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老师参加!

时间:4月20日14:30

地点:幸福科技实验室

学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人类行为,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息息相关;从心理学视角研究学习脑认知机理,促进个体实现有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学术沙龙将从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神经规律、新兴技术如何影响学习效果、学习科学研究成果落地应用三个方面进行。

陈菁菁博士的研究关注学科差异如何影响真实课堂学习中的脑认知模式;何沐菲同学的研究则从脑与行为学的视角研究学习经验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张新淼同学的研究则通过脑电实验探索噪声对自然语言中声学和语义水平信息加工的不同影响,而霍莹同学的研究从人口统计和学习内容两方面探索如何调整虚拟助教的外观特征以优化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陈绕同学的研究则关注光板(Lightboard)这一新型师生交互载体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而郝思嘉博士和徐至阳同学的研究聚焦如何应用NLP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普查方法,以促进中小学教师学习科学素养的研究。

主题:学科差异如何影响课堂学习?脑科学视角下的初探

报告人:陈菁菁

内容:课堂学习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形式。学科课程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将影响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陈菁菁博士将报告她如何利用穿戴式技术,从神经生理测量视角研究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过程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学科中有效学习对应脑认知模式的异同。

主题:专家是怎么炼成的?有效学习过程的神经表征研究

报告人:何沐菲

内容:与新手相比,专家的优势明显。何沐菲同学将报告她关于专家与非专家的差异的研究。学习经验是否会影响学习过程中的脑活动?认知能力如何与学习经验共同影响这些脑活动的差异?何沐菲同学通过搭建在线学习场景,用多模态的神经数据采集的方式,研究专家与非专家在学习过程中的脑活动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学习经验和认知能力两个维度对这一差异化脑活动的影响和这一差异化脑活动是否可以预测学习产出。

主题:自然言语理解中的噪声适应神经机制

报告人:张新淼

内容: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噪声往往导致言语信号的失真,但我们的言语理解在噪声环境下仍然会相对稳定,其背后的神经机制仍有待阐明。张新淼同学将报告如何结合时间响应函数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等方法,通过脑电实验研究噪声对自然语言中声学和语义水平信息加工的不同影响。

主题:Influence of Virtual Agent Appearance on Learning Outcomes in e-Learning

报告人:霍莹

内容:近年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飞速发展,全球的学习者数量达数亿。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却面临着学生参与度低、高辍学率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虚拟助教(Virtual Pedagogical Agent)被引入,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它旨在模拟面对面学习互动,充当在线学习的引导者。霍莹同学将报告她研究如何根据人口统计和学习内容调整虚拟助教的外观特征,以优化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

主题:Brightening the Future of Learning: An Exploration of Lightboard Technology

报告人:陈绕

内容:光板(Lightboard)作为一种录制讲座视频的玻璃板,使教师在书写与视频录制时能够面对学习者,从而保证了与学习者之间的眼神交流及视觉提示,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连贯。然而,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光板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怎样的影响机制?这需要实证研究的发现。陈绕同学通过比较学习者在传统白板教学、光板教学和无讲师教学之间的学习效果与心理负荷水平差异,探索光板教学的创新优势所在。

主题:中小学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测量——应用NLP技术的测量方法探索

报告人:郝思嘉 徐至阳

内容: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学习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训练”层面,向中小学教师普及学习科学很有必要性。为此,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学习科学素养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组面向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水平普查,以探索中小学教师学习科学素养精准培训的标准和实施路径。郝思嘉博士和徐至阳同学将报告如何应用NLP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普查方法,深度挖掘中文短文本大数据,获得进一步编制量表的宝贵数据,积累中小学教师应用学习科学的案例。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73687

邮箱:psych@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