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更多…
王非课题组学术沙龙

2024-04-23

时间:4月 25日,下午:2:30

地点:伟清楼306

主题:老龄化与更强的自我优势效应:来自漂移扩散模型与fMRI的证据

报告人:张永发

内容:

如何减轻老龄化对个体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议题。部分心理学曾研究发现老年人虽然众多认知功能持续衰退,但与自我有关的功能呈现良好的维持状态。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自我参照范式,结论只涉及记忆层面。本研究采用近年来愈发受重视的知觉匹配范式(perceptual matching task),验证老年人与自我有关的知觉、注意和决策过程能否同样维持,并试图剖析其内在心理和神经机制。我们招募了老年人和年轻人被试在fMRI仪器中完成了知觉匹配任务,该任务能有效揭示人们是否对自我相关刺激呈现加工优势。行为分析的结果表明,老年人的自我优势效应不仅没有比年轻人衰退,反而显著地增强了。漂移扩散模型(drift diffusion model, DDM)的建模分析表明,老年人自我优势增强背后的心理机制可能源于自我相关刺激信息积累速度更快且非决策时间更短(剔除认知能力的基线差异后)。结合DDM与fMRI的分析表明,老年人自我优势增强背后的神经机制可能来自于负责自我信息加工的前扣带回(ACC)功能的良好保持甚至是强化。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自我在发展和老化过程中的独特性,也可以为后续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康复干预提供理论建议。

主题:心流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网络分析的结果

报告人:李文洁

内容:

心流指的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全神贯注、深度投入的一种心理状态。米哈伊提出了经典的九个维度模型划分了心流的不同成分,但并没有明确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文献中有关心流的维度如动机等进行了重新整合,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目前有关心流的研究其概念和维度界定仍不统一。因此,本研究将通过网络分析技术,以上述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游戏诱发个体的心流体验,进一步探究心流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心流的维度划分为三大类,且不同的前因成分和不同的体验成分相关联。在整个网络中,技能挑战平衡维度的预期影响最大;在前因和体验成分之间,内部动机和愉悦感、内在奖赏体验之间的关系最紧密。本研究通过网络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了心流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维度在心流中的不同作用,为后续的心流研究奠定了基础。

主题:动机类型与心流体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元分析

报告人:庄凌云

内容:长期以来,内部动机一直被认为是诱发心流体验的主要甚至唯一动机因素,然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心流体验也与不同类型的外部动机相关,动机与心流体验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论梳理与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心流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旨在探讨心流体验与不同动机类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纳入的116项研究(128个独立样本,279个效应量,共50395名被试)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心流体验得分与整体动机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 0.364),与内部动机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 0.495),与认同调节型外部动机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 0.432),与内摄调节型外部动机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 0.164),与外部调节型外部动机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 0.31),与无动机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 = -0.31)。本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不同动机类型与心流体验的关系,补充了心流理论,并提出了培养心流体验的建议。

主题: 自我录音厌恶的心理机制

报告人:李楠

内容:与观看自己照片不同,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录音感到厌恶,这种自我声音厌恶现象已在多项实验中得到验证。其中一种理论认为,人们将熟悉的自我与不熟悉的外部刺激相匹配时会引发自我防御和抵触情绪。另一理论认为,当个体意识到录音声源是自己时,实际听到的声音与自我声音印象不同,产生了自我元认知与感官认知之间的冲突导致自我录音厌恶。本研究通过将不同变声器产生的声音与参与者自己和他人身份相联系,创造了一个新的“自我声音”,以分离“元认知:是否是我说过的话”和“感官认知:声音像不像我”两对属性。结果发现自我+不熟悉=不喜欢的理论无法解释自我声音厌恶,而认知冲突的假设能够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具体而言,对于元认知为自我的条件,与认知一致组相比,认知不一致导致了喜好程度的下降。而在元认知为非我条件下,认知是否一致对喜好程度影响不显著。这项研究为解释自我声音的一系列“自我不利效应”提供可能,揭示了更一般的自我认知冲突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自我认同与熟悉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73687

邮箱:psych@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