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更多…
2023心理学系学术沙龙第九期

2023-05-10

社会与网络中的自我----心理学系彭凯平课题组学术沙龙

时间:4月27日14:30

地点:伟清楼507

认识自我,是人类终其一生都在探索的问题。自我是对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感知,而社会关系和社会情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我的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自我。本次“社会与网络中的自我”学术沙龙将围绕社会文化中的自我和网络中的自我来进行研究报告的分享和交流。

杨泽悦同学的研究关注文化思维方式如何影响个体的真我观;苏迪同学的研究则关注社会中多样化的职业如何影响自我对他人的信任;景博同学的研究关注网络中的去抑制行为,通过建构在线自我增强理论,使用多种方法去验证在线去抑制行为的前因因素;祁宇轩同学的研究聚焦于游戏中的自我化身,探讨游戏行为对化身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的影响及内在心理机制。

报告一

题目:整体性思维对本质主义真我观的影响

报告人:杨泽悦

内容:

真我观,即对于真我的认知图式,虽然不完全等同于真我,但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真我观来自于本质主义。然而,既然不同文化下个体的思维方式不同,那么对于真我的信念和概念化,也应有所不同。杨泽悦同学探索了文化所带来的思维方式差异对本质主义真我观的影响。具体而言,她提出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一是整体性思维削弱本质主义真我观,二是整体性思维增强本质主义真我观。

报告二

题目:职业多样性的“断亲效应”对信任的影响

报告人:苏迪

内容:

由于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人对亲属有着天然的信任感,而对陌生人存有警惕之心。但是近年来的“断亲”现象也让学者重新审视中国人与家族内外的复杂关系。苏迪同学的研究聚焦在职业多样性的“断亲效应”,采用大样本数据和实验研究,发现个体职业网络的多样性特征能够缩小个体的亲属信任与陌生人信任之间的差距。

报告三

题目:在线自我增强理论中在线去抑制的前因研究与理论建构

报告人:景博

内容:

当前互联网的使用中存在很多的两极分化行为,而在线去抑制理论和去个性化理论都无法很好的解释当前现象。相比于前人理论将这些去抑制行为描述为去个性化以及对群体规范的遵从。景博同学将报告他通过建构在线自我增强理论,使用多种方法去验证在线去抑制行为的前因因素,证明去抑制行为来自匿名环境中的“个体之恶”而非“乌合之众”。

报告四

题目:游戏行为引发的化身认知加工优势及其机制

报告人:祁宇轩

内容:化身是个体在虚拟世界中的数字化表征。对于玩家而言,使用化身进行一段时间的电子游戏后,是否会将其视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呢?祁宇轩同学的研究借鉴了自我认知领域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游戏行为对化身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的影响,并尝试探索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73687

邮箱:psych@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