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更多…
心理学系王非课题组学术沙龙预告

2023-11-30

主题:积极自我偏向是普遍的吗——一项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跨文化研究

报告人:张永发

内容:自我这个主题下被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其内生的积极性。早期的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积极自我偏向(认为自己比他人更积极)是人的基本特性,并提出了许多术语从不同角度描述这个现象,如自尊,自我增强和自我服务偏差等。然而,与许多其他心理学结论一样,积极自我偏向的普适性在上世纪末的文化心理学运动中备受争议。遗憾的是,这项持续几十年的争辩迄今依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共识。本研究指出,过往本领域研究采用传统范式在样本代表性与分析方法上存在着固有的局限。因此,本研究招募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采用基于文本大数据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新方法,对该问题在更大尺度上进行了探讨。

主题:自我偏向研究及其数据库的建立

报告人:祁宇轩

内容:人们总是倾向于优先加工自己相关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优势 (self-prioritization)。以往研究表明,这种自我优势存在于多种不同的实验任务中,但很少有研究将同一个体在不同实验任务范式中所表现出的自我优势进行比较。此外,现有研究的结论也无法回答传统认知心理学实验任务中基于任务表现(performance)的自我优势,与传统社会心理学任务中基于效价(valence)的自我积极性(self-positivity)之间有何关联。我们认为自我优势与自我积极性都属于自我偏向(self-bias),二者可被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探索。本研究选取了7种自我优势实验任务和3种自我积极性实验任务,将建立中国文化背景下自我偏向的数据库,并对不同自我偏向之间的关联进行探究。

主题:自我录音厌恶的现象与心理机制

报告人:李楠

内容:研究关注人们不喜欢自我录音的现象和心理机制。通过行为实验分离“是否是我说过的话”和“声音像不像我”两对属性,借助变声器工具,将自我/他人与不同音效的变声器相联系。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自我与熟悉性、自我认同与自我属性矛盾的之间关系的理解。

主题:心流状态的脑电微状态研究

报告人:庄凌云

内容:近年来关于心流状态(Flow state)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其神经机制,但始终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且很少有研究探讨脑电微状态(代表持续 80-120 毫秒的离散且准稳定的头皮活动地形分布)是否编码心流状态。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经典的俄罗斯方块范式诱发参与者的心流体验,同时记录了参与者的脑电活动。我们发现了四种经典的脑电微状态(A、B、C、D)。研究结果表明,心流组的脑电微状态A和B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简单组和困难组,反映心流状态下初级感觉网络的灵敏度提高;另外,心流组的脑电微状态C持续时间显著低于简单组和困难组,反映心流状态下默认网络激活程度低,主观投入程度高。研究结果为心流研究提供了神经机制的新见解,并强调了微状态方法在推进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重要意义。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73687

邮箱:psych@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