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心理学系彭凯平课题组举办“人工智能的社会与文化心理学”主题学术沙龙

2023-10-09

9月21日下午,心理学系彭凯平课题组在伟清楼507报告厅举办了本学期第一场学术沙龙。本期学术沙龙由彭凯平课题组的博士后魏心妮博士主持,博士后吴芸博士、 博士研究生苗心同学以及国际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王扬和李金飞同学分别报告了近期开展的 “人工智能的社会与文化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系近7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此次学术沙龙。

在主题汇报环节,吴芸博士作了题为“中国青少年人生目标发展“的报告。她首先回顾了现有研究中学者们对人生目标(Purpose in Life)的概念界定及相关发现,并提出探索我国青春期青少年人生目标发展状况的必要性。随后,通过对一份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11万名初高中生数据的分析,吴芸博士详细地阐述了课题组在中国青春期青少年对人生目标的概念理解及其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发现。在此期间,吴芸博士还介绍了如何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文本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如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来增加我们对青少年发展的理解。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吴芸博士与学生们一起围绕中国青春期青少年与其他文化背景(如美国、澳大利亚)中成长的青少年目标发展特征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学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可能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发表了自己的理解。

博士生苗心作了主题为“人类对机器人犯错及其弥补策略的感知”的报告。苗心同学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应用在人机交互领域,从机器人犯错的角度来探索人类对机器人犯错行为及其弥补策略的感知和内在机制。其中,研究一为现象证实,梳理了人类对机器人犯错行为的感知,结果显示人类对机器人犯错行为在温暖和能力的感知上存在差异。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生命性在其中的关键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温暖还是能力感知都受到生命性的中介作用。研究三深入地探究了机器人犯错后进行不同弥补策略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在问答环节,苗心同学回答了现场观众对于该研究意义的提问,她认为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拓宽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适用范围,了解人类对机器人犯错行为的感知及内在机制,为减轻机器人犯错行为带来的负面感知提供具体干预方案。

国际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王扬、李金妃同学作了题为“AI-Generated Questionnaire”的报告。她们发现,尽管问卷调研在高校学习中通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但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心理测量学或没有经过问卷设计培训的大学生来说,制作问卷往往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所以,为了帮助新手学生突破经验不足的局限性,轻松创建出高质量的问卷,王扬、李金妃等同学利用ChatGPT强大的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设计了一个名为“AI生成问卷”的小程序。该工具可以帮助初学者明确定义研究目标、研究问题和变量,并快速生成问卷初稿。同时对话式AI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支持。在讨论环节,针对与会观众对产品独特性和可及性的提问,王扬和李金妃同学表示,她们研发设计的“AI生成问卷”的小程序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验证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期望能够真正地为无经验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提供便利。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心理学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带来新的可能,而心理学为人工智能的开发、人机交互和社会多场景的智能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模型,因此人工智能和心理学的深入融合已然成为当前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趋势。心理学系彭凯平课题组为适应人工智能新时代发展,响应国家加强建设科技强国的需求,开展了多项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供了新的平台。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73687

邮箱:psych@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